close

堅忍不拔 同心築夢 杭州青年永遠在路上





記者 熊艷 丁嵐/文 張妍/制圖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我們要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這樣號召,“堅忍不拔、鍥而不舍”這兩個詞尤其振奮人心。

偉大的事業需要每個人堅持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奔競新時代,杭州青年踏上新征程,肩負使命,拼搏在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傳承非遺文化,青春就是舞臺

不一樣的演出背後蘊藏著一樣的藝術之魂

青年簡介:

李想,杭州滑稽藝術劇院導演兼演員,今年央視春晚小品《阿峰其人》主創人員之一,是一名集深厚演技功底和優秀創作才能於一身的復合型青年演員。

“馬上要去趕高鐵,要去上海參加演出。”見到李想時,他正打包行李,由於患上瞭重感冒,他的聲音有些沙啞。

今年是中國滑稽戲的110周年誕辰,為弘揚和推廣滑稽戲,11月起,“中國滑稽戲誕辰110周年展演”作為上海國際藝術節的“節中節”正式啟動,杭州滑稽藝術劇院是受邀演出的7大專業藝術院團之一。

走進李想和同事們日常排練和演出的劇場,舞臺燈光亮起,臺下一排排中式座椅反射出充滿東方韻味的光亮。李想站在舞臺上,腰板筆挺,臺詞字正腔圓,整個人似乎也在放著光。

“小時候,我看過一部叫《霹靂舞》的美國電影,當時就被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跟著主人公跳起舞來。”說起從藝的初衷,李想說,正是那一跳,激活瞭他全身的藝術細胞,“繪畫、相聲、小品……所有的藝術形式都讓我感覺很享受,而我的父親從小到大廢塑膠加工|廢塑膠處理工廠都非常支持我。”

李想的父親是一位作傢,非常開明,也非常嚴厲。“從小到大,每次我覺得有事情完不成時,父親總是說我肯定能辦到,要我自己想辦法。父親非常強調兩點,一是自律,二是凡事都要用心去做。”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李想堅持夢想,選擇瞭鐘愛的舞臺藝術,畢業後如願成為杭州滑稽藝術劇院的演員。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入行19年,從演員做到導演,李想將其間的付出一語帶過:“剛做演員時,我就希望打造好每一個角色。我會花心思去揣摩,用不同的方式去塑造人物,形成瞭自己的表演路數,慢慢被觀眾認可瞭。現在我兼任導演,會引導別人如何把握自己的角色。”

今年的央視春晚,李想和同事們通過小品《阿峰其人》,讓全國觀眾感受到瞭杭州滑稽戲的魅力。“代表地方參加春晚的團體並不多,我們首次代表杭州參加,壓力非常大。作品被修改瞭60多稿,每天都面臨著被‘槍斃’的可能,以至於我們的行李都是事先打包好的。”回憶起備戰春晚的經歷,李想很慶幸,自己和同事頂住壓力,堅持瞭下來,最終站上瞭全國聚焦的舞臺。

杭州的藝術表演形式非常豐富,至今仍在流傳的有杭州評話、杭州評詞、杭州灘簧、武林調、小熱昏等,各富魅力。杭州滑稽藝術劇院目前擁有6項國傢級非遺、2項省級非遺、1項市級非遺,“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我們要把它們發揚光大,傳承下去。”李想說。

“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創新指明瞭方向。

對此,李想感受頗深,他堅信,傳承離不開創新。近期,他正在打磨一部以“五水共治”為主題的兒童劇《新小蝌蚪找媽媽》,他在原有故事基礎上,融入“五水共治”理念,結合聲光電舞臺技術,配合杭州滑稽藝術劇院特有的演出風格、舞臺調度和表演節奏,將大傢耳熟能詳的故事改編成瞭迪士尼級的水下大冒險。12月10日下午2點,這臺新劇就將在杭州滑稽藝術劇院公演。

對於中國夢,李想覺得,圓夢需要每個人堅持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點點滴滴匯聚到一起,中國夢終將實現。”

傳遞生命希望,大愛不必諱言

一樣的白大褂下跳動著不一樣的濟世之心

青年簡介:

俞歡,浙醫一院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曾是浙醫一院重癥監護室護士。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6年來,她成功協調人體器官捐獻案例近180個。

“你好,我是浙江省紅十字會的協調員。”6年來,俞歡在自我介紹時總是選擇隱去“人體器官捐獻”這6個字。

一樣的白大褂,一廢棄物處理|廢棄物濾網處理樣的親和冷靜,俞歡和醫院的醫護人員看起來沒什麼兩樣。每天上午8點,她都會準時到達浙醫一院5號樓1樓的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與醫護人員不同的是,她沒有接診任務,她要做的是等待——使命的召喚沒有時間表,凋零與新生會在任何一個時間點同時到來。

浙醫一院人體器官捐獻協調辦公室共有15位協調員,全國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也隻有1500多名。由於協調員面對的是處於極度悲痛中的潛在捐獻者傢屬,他們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份職業也被認為是最孤獨的職業之一。“孤獨?有一點吧。我相信生命可以以另一種方式存在,所以,再孤獨我們也要堅持下去。”

從護士轉為協調員,俞歡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和病人傢屬開口太難瞭。“我記得那是一個小女孩,因為遭遇車禍,情況很不好。”俞歡回憶,2012年,她第一次以協調員的身份面對病人傢屬。連自我介紹都沒說完,女孩的父親直接打斷瞭她的話:“別說瞭,我把女兒養這麼大,那種事情你提都不用提。”

等待5小時,拒絕1分鐘,可俞歡沒有放棄,她一直守在重癥監護室門口,看著女孩的母親拿著臉盆忙進忙出。又是1小時過去瞭,女孩的母親放下手頭的事情,走到俞歡面前:“說吧,你想怎麼談?”之後的3個多小時中,俞歡和女孩的母親聊瞭許多,卻隻字未提器官捐獻的事,她隻是耐心聽著女孩的母親傾訴孩子出事那段時間發生的點點滴滴。“那一刻,我感到她真的信任我。”俞歡說,當她正式提出以器官捐獻的方式延續孩子的生命時,女孩的父母同意瞭,至今,女孩的心跳聲依然存在於這個世界。

這些年,俞歡切實感受到,因為人體器官捐獻的存在,一個生命的終點,很可能就是另一個生命希望的起點,而她的使命就是在兩點之間完成最重要的接力。“誤解也好,辛苦也好,都是值得的。”她說。

6年來,俞歡逐漸覺得,原本很難被國人接受的人體器官捐獻,已經漸漸開始瞭“破冰”。今年,俞歡已經成功協調瞭45個捐獻案例,可她從來不談這些數字,她很清楚,捐獻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有的傢屬捐獻意願很強烈,可檢測結果顯示捐獻人不符合捐獻條件;有的捐獻人符合捐獻條件,可病情急轉直下,來不及實施捐獻手術。”俞歡說,其實人體器官捐獻的窗口期很短,“我們還是堅持等待,等待傢屬的理解,也等待社會對人體器官捐獻更多的支持。”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傢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出瞭這一要求。

“對於等待捐獻的病人來說,我們是他們生的希望中最微小的一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傢醫療制度的不斷完善、協調員的不懈努力、社會的更多理解,能夠讓人體器官捐獻的大環境越來越好。”才35歲的俞歡說她渴望著自己可以“提前下崗”,“我下崗的那一天,人體器官捐獻的理念一定已經深入人心。”

截至本期,《中國強·青年志》系列報道已全部刊發,12位(組)杭州青年代表的采訪視頻也已全部發佈,登錄“杭+新聞”APP可觀看全部視頻。

杭報AR新廢塑膠熱熔處理|廢塑膠熱熔押出聞觀看指南

1、下載並打開“杭+新聞”APP,老用戶請將軟件更新至最新版本。

2、點擊頁面下方“服務”功能。

3、使用“AR”模式掃描本版圖片。
arrow
arrow

    gqi226ic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